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中國夢·黃河情】沿河行走見巨變—顏值變產值 看母親河如何潤澤民心

2020年10月13日 13:1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13日訊(記者郭文培)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源于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九省區,哺育著一代代沿河兒女。 

  金秋九月,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的腳步,先后赴河南、四川、青海等地,感受沿河城市的巨變。 

  豐亨“豫”大——害河變幸福河,歲歲安瀾造福人民 

  九曲黃河萬里沙。據統計,每年黃河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黃沙,其中有4億噸泥沙沉積在下游河道,久而久之,形成了地上懸河。因此,水沙關系便是沿河人民一直以來的困擾。20年前,在沿河人民的眼中,黃河是條“害河”。 

  “今年洪水的頻次比前兩年要多一些,但因為這幾年按照防洪要求,汛前充分地騰出了庫容,所以說對這樣的洪水來說,咱們是心中有數的,是在可控的范圍。”河南省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工程師張建生告訴記者,盡管今年小浪底先后迎來了6次洪峰,但均在可控范圍內。按照原設計,今年小浪底水庫75.5億立方米的設計攔沙庫容就將全部淤滿。不過,在近幾年“一高一低”治河理念的治理及生態修復下,今年小浪底水庫泥沙淤積量僅為31.46億立方米,有效防范了小浪底水庫攔沙庫容過快、過早淤滿。 

  據悉,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干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較好地控制黃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庫容攔截泥沙,進行調水調沙運用,減緩下游河床的淤積抬高,直接關系著黃河下游防洪、生態和供水安全。先后有效應對2003年黃河“華西秋汛”洪水,2005年和2011年秋季黃河中游洪水,2012年、2018年和2019年全汛期流域洪水等,黃河下游已連續20年安全度過伏汛期。

  

  同樣,走進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滿目蒼松翠柏、到處郁郁蔥蔥,讓人心曠神怡。“你們可能不知道這里四十年前的樣子。那時的邙嶺是一片光禿禿的大土堆,渾濁的黃河從嶺下奔騰而去,一座大橋孤零零的屹立在河中。”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講解員向記者介紹,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處于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是黃土高原的終點,華北大平原的起點,被譽為萬里黃河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眼前的美景,得益于人民與大自然抗爭的結果。 

  據悉,1972年,為解決城市工農業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鄭州市政府在這里建成了“引黃入鄭”工程——邙山提灌站,除解決了城市75%的用水外,該工程還擔負著沿途10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為改善這里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提灌站的建設者們,便開始植樹種花、封山育林,美化環境。現如今,經過幾十年的守護,荒山禿嶺換了新顏。景區不僅是鄭州市的“后花園”,而且也成了阻擋風沙侵入城區的重要屏障。

  

  巴山“蜀”水——荒坡變青坡,人民吃上生態飯 

  在前往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的路途中,記者團格外興奮,隨手拍都是美景。蔚藍天空下,一群群牦牛在廣袤的草原上悠閑吃草,對面山坡上的“方格格”更是格外吸引眼球。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川西藏區生態修復保護系列項目,該項目屬于43號小班,項目面積達215.55公頃,全部采用高山流沙場方格措施進行治理。它以前是植被蓋度為0-10%的極重度沙化地,經過4年治理,現在植被蓋度已達30%-40%,達到設計要求。” 若爾蓋縣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科工程師涂勝自豪地介紹轄曼鎮西倉村治沙情況。 

  一直以來,由于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干擾等生物因素影響,若爾蓋縣草原沙化、濕地萎縮情況堪憂。不過,近幾年,在川西藏區生態修復保護系列項目的實施下,這些“方格格”促使若爾蓋治沙成效顯現。涂勝告訴記者,未來,在對草原后期的管護下,植被恢復達到草畜平衡時,當地老百姓可繼續在此適當放牧增收。 

  在黃河九曲第一灣,前來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黃河九曲第一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受疫情影響,景區游客數量有所下滑,但往年收入可觀。其中,2018年共計銷售門票24.574萬人次,支取生態生計補償款共計294.888萬元,有力地助推了若爾蓋縣經濟發展。“我們每張門票會提取12元出來,作為生態生計補償,截至目前共提取3100萬。”該工作人員介紹,為助力脫貧攻堅,這筆生態生計補償款將下發至各村舍使用。此外,為實現精準脫貧,景區現有30余人工作人員均來自貧困戶。 

  “無論是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我們都有精準扶貧。“若爾蓋縣水務局局長阿三告訴記者,若爾蓋縣現有120個河道管理員,均系縣里的貧困戶,每個月會有1500元工資。“(他們)每天在河邊走一走,看看有沒有垃圾,有沒有違法活動。”

  

  四川境內黃河干流河道長174公里,流域面積為1.87萬平方公里,涉及阿壩州阿壩縣、紅原縣、若爾蓋縣、松潘縣和甘孜州的石渠縣5個縣。紅原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是黃河源頭流域之一。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紅原縣素有“牦牛之鄉”的美譽。 

  9月21日,記者團來到紅原縣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聯合社。“我們這的產品有鮮奶、酸奶、牛奶冰糕、牛奶冰淇淋、黃油、酥油、奶渣等。” 紅原更攀農畜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澤旦多吉介紹,因資源優勢,近年來,紅原縣牦牛相關產業正如火如荼的發展。當前,該聯合社由紅原縣34個專業合作社加入,覆蓋全縣11個鄉鎮36個村,帶動7000余戶農牧民增收。 

  “青”水無憂——守著黃河有水吃,農民喜迎豐收  

  金秋九月,正當豐收時。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陰鎮童家村田野上,收割機正在田間轟轟作業,村民們散布地頭收拾玉米,一派豐收圖景。田埂上一位埋頭疾書的老人格外吸引眼球,他叫李得勝,負責村里賬目的記錄工作。李得勝告訴記者,由于拉西瓦灌溉工程的實施,今年村里玉米喜迎大豐收。“澆水比以前方便,水的問題解決了,今年玉米的產量比去年提高約20%。” 

  多年來,守著黃河沒水吃、莊稼靠天吃飯等一直是童家村乃至貴德縣面臨的困境。“黃河(海拔)在2000(米)以下,我們的居住區海拔在2000(米)以上,需要水的話 ,就必須得提灌。”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設局局長李占彪介紹,盡管貴德縣擁有的水資源很多,但可利用的水資源并不多,用水一直是貴德縣的難題。不過,去年5 月22日,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干渠正式通水運行,貴德縣群眾終“解渴”。 

  “整體工程預計于2021年完成。”李占彪介紹,該工程建成后,可充分利用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徹底解決貴德縣河陰、河西、河東、常牧、新街5鄉鎮,87個行政村,8萬人的灌溉問題。

  

  在青海省海東市查汗都斯鄉新建村的辣椒種植基地里,這里的百姓同樣喜迎豐收。傍晚時分,基地里仍有十幾余人在埋頭采摘線辣椒。 

  “今年我們種植了300畝線辣椒,每畝產量2300斤,以今年的行情看,市場上能買到5元一斤。”以農產品生產加工為主業的青海萬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蘇小真對記者表示,線辣椒是已是青海地理標志產品,是當地農戶實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沿河行走十幾天,每天的所見所聞無一不展現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碩果。生態保護促使顏值變產值,高質量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在新時代的大河奔流中,黃河兒女正在敘說著一個個動人故事,譜寫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韓璐)

精彩圖片

【中國夢·黃河情】沿河行走見巨變—顏值變產值 看母親河如何潤澤民心

2020-10-13 13:1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 青草热在线精品视频99 | 亚洲精品播放在线网站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久久国产综合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