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0月15日拍攝的第124屆廣交會的一處展館。新華社記者 鄧 華攝
廣州應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
古時“海舶所集之地”的黃埔古港,瑞典“哥德堡號”商船曾三次由此抵達廣州,爾后滿載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貨物起錨遠航,見證“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
而今,廣州對外開放的氣魄更大:與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貿易往來,去年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規模便達2579億元;廣州港集裝箱航線通達全球200多個港口和城市,貨物吞吐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位;白云國際機場去年旅客吞吐量達6584萬人次、航線覆蓋全球220個航點……
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激活了這座千年商都的開放基因。40年間,廣州在不斷的開放實踐中破解發展難題,不僅經濟總量增加了近500倍,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更初步構筑起了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開放型經濟創多個全國“第一”
“長期以來,廣州承擔了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的角色,在開放型經濟領域開創了多個全國‘第一’,如第一個中外合資高級賓館白天鵝賓館、第一個聯合對外辦事機構‘外經一條街’、第一個建立企業聯合年檢制度、第一個建立政策法規說明會制度、第一個與香港特區政府在境外舉行聯合招商,等等!睆V州市商務委主任陳杰告訴記者。
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南沙自貿區,千億級的汽車產業集群、融資租賃產業集群正在形成,修造船、裝備制造、航運物流等臨港產業集群蓬勃發展,6萬多家新設各類企業自由成長,120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在此落戶……
廣州已初步建成大灣區—功能區—自貿區的多層次開放合作平臺體系,為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提供了有力支撐。
廣州在一系列先行先試中走過的不平凡歷程,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有力見證。以1957年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舉辦為標志,從1979年在全國開創酒店業引進外資先河,到1984年被確定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獲批設立廣州開發區,到1992年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若干決定》,再到2012年和2014年先后獲批南沙國家級新區和中國自貿區(廣東)南沙片區,廣州對外開放的步履始終堅定,成就令人矚目。
改革開放40年來,廣州借“中國南大門”的區位優勢,實現了綜合實力的飛躍:GDP總量由1978年的43.0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1503.15億元;經濟結構持續優化,2017年第三產業比重首次突破70%;工業結構邁向高端化,富士康、樂金、思科、華為云計算、海爾智能制造、科大訊飛等項目相繼落戶,預計2020年,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和NEM(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總規模可突破1.5萬億元……
40年來,廣州的對外貿易不斷拓展深化。2017年廣州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432.3億美元,相比1987年增長66倍。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從最初的“土特產”轉向輕紡、機電產品,再到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快速增長,去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占出口總值的17.1%;外貿轉型升級加速,電子商務、保稅物流、郵輪經濟等貿易新業態迅猛發展,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持續位居全國試點城市首位。去年,廣州在對歐盟、美國、東盟、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進出口規模達2579億元,占該市進出口額超過四分之一。
40年來,廣州的投資結構也在不斷優化。一方面,“引進來”實現質的提升,2017年外商年度實際直接投資達62.89億美元,比1979年增長近萬倍。目前,廣州吸引了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前來投資創業,累計3萬家外商投資企業在廣州落戶。另一方面,“走出去”更加積極主動,廣州企業投資遍布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44家企業在海外從事研發業務并設立研發中心。
“樞紐+”戰略培育新增長動力源
近日,被譽為全球民航界“奧運會”和“世博會”的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全球50余家政府機構、150余家航空公司、300余家機場管理機構、300余家旅游機構的代表們匯聚廣州尋覓商機,創下24年來歷屆大會參會機構規模之最。
“廣州正在打造朝發夕至的‘天空鄰城’,旅客可以早上還在廣州茶樓‘喝早茶’,飛半天時間就能到倫敦喝下午茶,或者傍晚飛到斯里蘭卡看日落,又或者飛抵布里斯班抱考拉……”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副部長林可茹自豪地說,大會期間,白云機場與7家國內外航空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計劃新開通國際航線28條。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場。到2034年,中國有望成為世界航空運輸最繁忙的市場。廣州在中國國內和國際的航空運輸中發揮著重要樞紐作用。”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的運營負責人凱蒂·布蘭德說。
世界航線發展大會的盛況,是廣州推動國際航運、航空、科技創新“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建設成效的縮影。近年來,廣州著眼構建全球城市網絡重要節點,提出了“樞紐+”戰略——以建設三大國際戰略樞紐為牽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形成多點支撐的開放發展新格局。
國際航運樞紐,主要依托南沙新區、廣州港建設,對標國際先進航運中心,推動國際航運要素集聚。國際航空樞紐,主要依托白云國際機場建設,重點建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航空客貨運國際中轉樞紐,搭建以廣州為起點的“空中絲路”,并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國際科技創新樞紐,則通過出臺“1+9”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打造“北斗矩陣式”廣州科技創新走廊,面向全球集聚創新要素,培育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
一組閃亮的數據說明了“樞紐+”戰略的成效:目前,廣州港開通集裝箱航線197條、通達全球200多個港口和城市,貨物吞吐量、集裝箱量列全球沿海港口第五、第七位;航空方面,截至9月底,廣州開通美洲8個通航點、歐洲11個通航點、非洲5個通航點、大洋洲8個通航點、亞洲56個通航點,覆蓋了歐美主要航空樞紐城市;微信、云從科技、凱普生物、小鵬汽車等一批創新企業誕生,10家企業入選2017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廣州已逐漸成為高端資源的吸附器和輻射源,在全球城市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以開放促合作擴大“朋友圈”
走進有著粵港澳大灣區“灣頂明珠”之稱的中新廣州知識城,百濟神州生物藥基地、GE生物科技園等重大項目正提速建設。作為中國和新加坡兩國知識產權戰略合作示范區及粵新深度合作的重要平臺,知識城經8年建設已現雛形!澳壳,在建項目共有50個,隨著一大批高端項目于今明兩年建成,知識城的發展即將迎來爆發期!敝R城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今年9月中下旬,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率廣州市代表團訪問新加坡,見證了中新知識城與新加坡方面簽署《中新國際知識產權創新合作項目合作備忘錄》!敖陙恚谥行码p方的共同努力下,知識城開發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廣州將深化與新加坡合作,共同將知識城建成全面開放先行區、知識產權領跑區、科技創新引領區!睆埓T輔說。
今天的廣州,以中新知識城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國際合作平臺迅速崛起,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2018年世界航線發展大會、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2020年世界大都市協會世界大會等高端國際會議接踵而至。改革開放40年來,廣州堅定地以開放促合作,使得國際合作平臺體系日臻完善,國際交往格局迅速擴大。
廣州開放合作的經驗何在?首先是形成“走出去”聯動機制。廣州實施了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專精特新”領軍龍頭企業實現國際化布局、全球化發展。同時,推進廣貨品牌“絲路行”,目前廣汽、廣藥、廣州港等一大批企業已“走出去”設立研發、生產基地及銷售網點。此外,還大力推進對外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截至2017年,廣州中歐班列共開行58列,發運貨物2.44萬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廣州重要的貿易伙伴。
其次是打造國際合作平臺推動高端要素聚集。廣州一方面鞏固發展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空港經濟區等標志性、引領性的高能級發展平臺,另一方面以“四核和十三個創新節點”為重點,打造了中新知識城、科學城、中以生物島、國際金融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等國際合作平臺。
與此同時,廣州以更加積極自信的姿態融入世界城市網絡,在拓展國際交往格局方面進行了多方探索:實施建設國際交往中心3年行動計劃,拓展城市外交渠道;創設“廣州—奧克蘭—洛杉磯三城經濟聯盟”,推動與法國的養老服務合作;與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組織(UCLG)合作,開創中國城市參與國際合作的新模式……
改革開放40年來,廣州友好城市的“朋友圈”從零星到眾多、從單一到系統,構建起國際組織—友城網絡—重大活動的寬領域城市國際交往格局。目前,廣州已與全球71個城市、41個港口以及120多個區域性民間組織或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
制度創新打造企業“最佳發展地”
國慶前夕,一場氣氛熱烈的座談會在廣州開發區舉行。參會的是該區行政審批局等12個職能部門與48家重點企業的負責人,探討的話題是企業審批服務便利化改革。
交流中,企業代表們暢所欲言,拋出遇到的問題和建議!拔覀冊谕顿Y創業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審批服務的便利,但感覺開發區還應在完善教育資源、加快投產驗收等方面繼續提升”“要對標國際,進一步抓好審批人員、窗口人員培訓”……職能部門則對所有問題一一耐心回應,表示將繼續推行企業籌建“定制式”服務,加快建設網上中介服務超市,以更多制度創新為企業節省時間和成本。
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是廣東省首個行政審批局。2016年,該區為免去企業來回奔波之苦,就在全省率先設立行政審批局,將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的38個事項集中起來,實施全鏈條一局辦理。近兩年,該區以一系列領跑全省全國的審批便利化改革,不斷刷新“黃埔速度”,建設全國一流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開發區的改革探索,是廣州勇于變革、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的生動寫照。從改革開放初期率先進行價格闖關,推進流通體制改革,鼓勵非公企業生產發展,到上世紀80年代依托廣州開發區建設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再到近年來建設南沙自貿區以點帶面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廣州在對外開放機制體制方面的探索實踐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時至今日,廣州正以更高站位推進制度創新。不久前,廣州出臺《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結合廣州實際提出8個方面43項改革措施,先行先試、大膽探索,高標準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根據該方案,廣州將發揮廣州開發區、南沙自貿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入開展3項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一是“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改革”,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商事登記全覆蓋、大幅度降低報建門檻等措施,力爭將開辦企業時間壓減至4個工作日內;二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力爭將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環節的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批壓縮至90個工作日,將社會投資項目從用地許可到竣工驗收環節的審批控制在50個工作日;三是“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改革”,力爭實現企業退稅時間和清稅申辦時間“兩個節省50%”。
“我們希望通過該方案的實施,展現審批制度改革的‘廣州速度’和‘廣州效率’,推動商事登記‘領跑全國’,讓廣州成為企業‘最佳發展地’!睆V州市委改革辦有關負責人滿懷信心地說。
廣州高標準打造營商環境的成績得到了國內外認可。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普華永道聯合發布的報告,廣州2015年、2016年、2017年連續3年成為中國“機遇之城”之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龐彩霞 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