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采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朱力(右四)和工作室部分成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西安4月13日訊(記者 佟明彪)“德技雙修”,這是西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零件加工五分廠數控加工中心高級技師朱力繼承并傳續了五代的“工匠精神”。朱力說,一個真正的工匠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有好的人品道德,如今的他已經從一個學徒工成長為“兵器大工匠”,獲得了“中國兵器關鍵技能帶頭人”,“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同時也是“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朱力工作室的帶頭人,培養出的20多名徒弟中,有“中國兵器關鍵技能帶頭人”、“陜西省首席技師”、“陜西省勞動模范”、“陜西省技術狀元”、“陜西省創新創業人物”等。
朱力的第一任師傅是自己的父親,在工作中,父親一直教導他要熱愛自己的事業和企業,并用自己的數控維修經驗將朱力帶進了數控技術的大門。為了學好技術,朱力不再滿足于父親的經驗之談,于是開始頂著困難自學。由于當時國內還沒有數控技術方面的資料,他就托人從國外買來相關書籍,自己的英語水平不夠,就請廠里的翻譯幫忙,但是這些資料的專業性很強,有些翻譯出來的內容并不準確,朱力索性自己邊查字典邊學習,有時一個單詞要查上三四十遍。后來,為了學習編程,他又向父母借了5000元買了一臺電腦,白天在崗位上學操作,晚上在家里學編程。就這樣,他很快在工作上嶄露頭角,生產上挑起了大梁,并在多個技能大賽中獲獎。
伴隨著榮譽而來的還有其他企業的高薪聘請,“我記得在90年代初,許多企業都來我們這里挖數控技術人才,有一家新加坡企業的招聘廣告都貼到了我們廠的大門口,待遇是我們當時的很多倍,但是父親的教導使我沒有離開廠子。”朱力說,“后來我帶徒弟時,都會先教導他們要先有好的人品道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目前企業已經建立了集團公司級、公司級、分廠級“三級關鍵技能帶頭人”隊伍及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使朱力這樣的高技能人才獲得了很好的經濟待遇。
“德”之后就是“技”。朱力帶徒弟從來都是傾囊相授,“師傅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時常督促我們要不斷學習和鉆研,有時候在工作現場就拿著我們加工的零件讓我們討論這個零件有沒有什么問題,問題出在哪,手把手的教我們。”朱力的徒弟孫軍平這樣說道。
2013年,為了更好的進行技術攻關和創新,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發揮好高技能人才在傳承技藝上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司成立了“朱力工作室”,將“攻難關、創效益,促革新、重交流,傳技藝、育人才”作為工作定位,將工藝技術團隊、技能團隊作為工作室的強大支撐,形成“工藝+技能”協同創新作的工作特色。探索形成了“一主兩翼”的人才培養格局。“一主”——就是以“導師帶徒”為主線,進行人才梯隊建設的頂層設計;“兩翼”——就是以攻關項目來歷練提高職工的技能水平;以踐行“忠誠專注、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來凝聚智慧力量、體現自身價值。
在朱力和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工藝+技能”協同創新團隊的品牌逐步樹立,工作成效逐步顯現。人才培養方面,在第四屆全國技能大賽陜西省賽區選拔賽中,他的徒弟李振宇、孫軍平、郭磊、張彬等人一次性包攬了五軸加工中心、四軸加工中心、數控銑、數控車4個工種的狀元。工藝創新方面,在一次零件攻關中,他作為攻關組組長,帶領團隊采用全新工藝加工方法,重新設計夾具,有效解決了該零件加工變形問題,良品率由30%提高到了90%以上,當年創效60多萬元。
西北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良表示,技能人才也是企業轉型創新,發展先進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力既能干好工作,也能帶好團隊,是難得的人才,在他身上充分體現著我們倡導的“工匠精神”。
如今,我們也已經看到“工匠精神”在朱力師徒身上的代代相傳,徒弟孫軍平是第四屆全國技能大賽陜西省賽區選拔賽數控銑工種狀元,孫軍平帶出的趙喜濤在陜西省國防系統數控大賽中也摘得狀元,趙喜濤的徒弟秦歡在第七屆全國數控大賽陜西省選拔賽決賽中獲得第四名。
專題: 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
(責任編輯: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