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室參事、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做客中國經濟網 高斌/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日訊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產業迅猛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文化的重要力量。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行政監管機制和手段,互聯網行業的大量不正當競爭行為,削弱了企業的創新動力,阻礙了企業向廣大用戶提供更優質產品和服務。2014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文藝界部分人大代表的議案和政協委員的提案近日陸續曝光。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的作家張抗抗日前向中國經濟網記者獨家披露了自己的提案。在提案中,她呼吁我國應高度重視互聯網產業的競爭秩序,打造健康的發展環境以便互聯網產業對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和軟實力提升做出更大貢獻。提案內容如下:
一、國內互聯網無序競爭問題產生原因
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日趨多發:2010年的“3Q”大戰、2012年的“3B”大戰、2013年的“3狗”大戰,大量互聯網企業間因不正當競爭引發的糾紛大量充斥的媒體。其中涉及的行為多種多樣:包括竊取用戶隱私、詆毀和污蔑競爭對手、利用產品權限優勢或市場地位打擊同類產品,以及侵犯其他公司知識產權等等。互聯網違規行為具有隱蔽性和專業性,為司法取證以及主管單位的裁定帶來了一定困難。
相關法律法規嚴重滯后和缺失也是原因之一,《反不正當競爭法》嚴重滯后,電信領域部門法規也不能有效規制。微軟公司曾因在其操作系統中捆綁銷售其它軟件而被多國處以巨額罰金。反觀我國,互聯網領域的訴訟賠償金通常只有幾十甚至幾萬,現在互聯網企業的收入和利潤率較高,違法成本低助長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還有,政府缺乏明確的行政流程和職能劃分,一些既有法律未得到有效執行。例如,《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秩序若干規定》自2012年頒布以來,還未執行過一次。2013年,工商部門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對市場違規行為進行告誡,甚至引發當事企業對工商部門是否具有執法權的置疑。
再則,中國對互聯網出現的許多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或沒有相配套的行業法規。對互聯網公司出現的法律案件,法院已判決的,但是難以落實判決,難以對違法公司進行有效制裁,判決書往往成為一紙空文。由于違法成本低,即使判決了,對違法的互聯網公司不構成威脅。
二、互聯網行業的無序競爭危害嚴重
互聯網行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嚴重損害用戶利益,2010年著名的“3Q大戰”,對網民工作生活造成極大不便;行業內的無序競爭還削弱了企業的創新動力,受害企業在蒙受經濟損失的同時,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通過行政、司法途徑維權,甚至投入巨資發展同類產品進行抵抗,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行業無序競爭危害國家整體競爭力。互聯網是當前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與不同領域緊密結合而推動發生“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無序競爭降低了行業創新和競爭力,對于國家下一階段發展將會產生負面影響。另外,谷歌、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已在傳統互聯網領域基礎上,大力開展人工智能、智能手機等布局,如果中國互聯網公司無法迅速跟進,其服務質量和產品功能將喪失國際競爭力,未來中國網民將轉而使用國外互聯網公司的服務,對于國家信息安全造成巨大風險。最后,我國互聯網市場因其規模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但國內市場秩序仍非常混亂,對于我國互聯網領域國際話語權、國家整體軟實力都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三、措施建議
(一),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訂。結合互聯網領域的特點,加快《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法工作,建議加大對違規企業的判罰力度,提高其違法成本。賦予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公約法律效力,將自律公約的相關內容補充到部門法規中。
(二),加大對現有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特別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行為需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理,同時對司法判決結果以及公證材料等免證證據予以充分采納。
(三),建立對互聯網企業違規行為的快速受理及仲裁機制。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互聯網公司的業務以及技術、應用等的研究和認識,提升自身對違規行為的鑒別能力,同時聯合行業力量,建立一套包括糾紛受理、違規性認定,以及行為仲裁的響應機制,對于相同類型的違規行為能夠快速處置,減少對行業及用戶利益的損害。
歡迎郵箱投稿! 亦可直接 聯系我們!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眾賬號:中經網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添加朋友→搜號碼: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