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從一場非遺T臺秀看“研培計劃”高校實踐

2017-09-25 09:40 來源: 光明網

  齊胸襦裙、玉指纖纖、繡線飛舞。9月22日,伴隨著一陣陣動感的音樂,武漢紡織大學數十名身材高挑的學生模特身穿華美的服飾亮相。漢繡、挑花、紅安繡活、陽新布貼等非遺技藝“走上”T臺秀,通過與現代多重設計元素有機結合,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如今,傳承人隊伍高齡化嚴重、年輕人對非遺產了解不充分、口傳心授的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不能滿足傳承要求……在當代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發性傳承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在非遺傳承中,高校一直是重要的力量。自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啟動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簡稱“研培計劃”)以來,許多院校積極參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短視頻丨從一場非遺T臺秀看“研培計劃”高校實踐

  武漢紡織大學非遺傳承實踐(李政葳/攝)

  作為文化部、教育部指定參與“研培計劃”的78所高校之一,武漢紡織大學從該校優勢出發,充分利用服裝學院、藝術學院、傳媒學院等藝術專業的特有資源,安排21名包括高校教授、博士以及具有豐富經驗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組成主講團隊,在2016年至2017年承辦了兩次傳承人群研培班。

  比如,在2016年底,武漢紡織大學承辦了為期一個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刺繡)培訓班,培訓省內近60名刺繡類非遺人群和從業者,涉及漢繡、紅安繡活、陽新布貼、大冶刺繡、荊州民間刺繡、神農架刺繡等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刺繡類非遺項目;2017年6月至7月,學校還承辦了非物質緯花遺產傳承人群漢繡研修班,培訓來自湖北荊州的28名學員,學員掌握了從畫稿到成品的漢繡作品創作過程。

  湖北漢繡產學研發展中心講師劉重嶸說,湖北省刺繡非遺項目眾多,它們都各具特色,但在一些傳承現狀和工藝手法等方面也有其功用之處。從學校舉辦的兩期刺繡類的培訓看,雖然在開發學院設計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著不足之處,但在教學方面進行的教案教學、傳統技藝穿插、實訓與理論結合等方面也進行了有效探索。“現在90后學生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通過非遺培訓和相關專業學習,這些古老的DNA在他們手上不斷煥發新生機。”劉重嶸說。

  高3米、寬1.5米,在中南民族大學展廳內,“龍”“鳳”兩個字的鮮紅剪紙畫頗為顯眼。“漢字形美、聲美、意美,以后我們準備將漢字的美麗造型充分體現出來,通過剪紙藝術讓漢字更趣味化,吸引更多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中南民族大學剪紙專業教師何紅一這樣說。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短視頻丨從一場非遺T臺秀看“研培計劃”高校實踐

  中南民族大學承擔剪紙、漆藝項目研培(李政葳/攝)

  與武漢紡織大學類似,中南民族大學也作為“研培計劃”試點單位之一,該校2016年被文化部批準為正式培訓單位,承擔了剪紙和漆藝兩個項目的普及培訓和研修工作。截止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4期普及培訓班和研修班,參與培訓學員達220余人。

  “課程設置注重地域特色與民族特色相結合,緊緊圍繞剪紙和漆藝項目屬性,特別是湖北雕花剪紙和楚式漆藝、土家族漆藝的特色,進行設置文化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教師與學員互動、大師與學員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南民族大學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還提到,在培訓過程中,一是堅持一個原則,發揮學科優勢,做好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二是發揮民族高校的民族特色,與湖北省地域特色結合起來;三是打好平臺,讓大家可以“向專家學理論,向大師學技藝,向同行學技術”,不斷發揮高校在保護和傳承非遺中的智庫服務作用。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邵希煒)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鲁鲁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 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日韩全裸美女1区2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日韩日本大陆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