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美航空市場持續升溫,在美國經濟復蘇、簽證松綁及寬體機持續交付的推動下,市場需求增長強勁,但航線拓展仍受樞紐飽和及機型匹配等因素較大限制。隨著B787飛機的交付,其航程遠、座級不大的特點將破解中美市場發展困局,推動中美市場去樞紐化發展。
近年來,中美航空市場持續升溫。在北京,國航開通休斯頓、華盛頓直飛航線,海航也不甘示弱,新開芝加哥、波士頓航線;在上海,東航開通舊金山航線;同時,南航也在廣州開辟了紐約直飛航線。據統計,僅2013年以來,國、東、南、海四大航空與達美、美聯、美國航、夏威夷航共新開11條中美航線,每周新增50班,明顯加大了中美市場的運力投入。其中,除了夏威夷航空首次殺入中美航空市場外,海航、美聯航將新交付的B787-8機型投入跨太平洋市場尤其引人關注。那么,中美航空公司為何均不約而同的新開航線加大運力投入呢?未來跨太平洋市場將如何發展?
一、中美市場迎來“牛市”
古語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民航業也不外乎如此。從市場規模、供求關系和溢出效應來看,目前中美市場確實正處于強勁發展的黃金期。
首先從規模上來看,2009年以來,在經過經濟危機短暫的調整期后,中美航空市場很快迎來黃金發展期,運力與運量同步強勁增長。如圖表2所示,2013年中美共新增4條航線,共投入可供座位488萬個,旅客運輸量達419萬人,雙雙增長15%。目前中美航空市場規模已達到2009年的2.1倍,短短5年便翻了一番。
其次來看供求關系。跨太平洋市場如此火爆,真的能賺錢嗎?是不是航空公司賠本賺吆喝呢?由于無法獲取各公司航線收益的詳細數據,我們從客座率水平管中窺豹一探究竟。如圖表3所示,盡管近幾年各公司紛紛新開航線增投運力,但仍然無法滿足中美市場需求。2010年中美航空市場平均客座率由經濟危機時期的75%一舉躍升至85%。而后4年間,盡管近年來市場運力投入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長,但總體客座率仍然保持在85%的高位。尤其是2013年,總體客座率達到85.9%,不僅高于中國民航平均客座率4.7個百分點,還達到近幾年來的最高值。由于航班運行的淡旺季差別明顯,85.9%的客座率實際上已經表明市場存在一定的溢出客流,已然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