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商飛ARJ21-700飛機在珠海航展飛行演練。(資料圖)
今天,我國民用航空事業翻開新的一頁。
位于寶山大場的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公司,首批ARJ21-700交付飛機將正式下線。同日,位于張江的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C919國產大飛機開始關鍵的鐵鳥試驗。
2014年,ARJ21—700新支線飛機就將投入正式運營,真正實現“商業起飛”;未來五年內,C919大飛機也將和ARJ21一樣,一步步走過首飛、取證,直至商業運行。
我國擁有國產民用噴氣客機的日子,進入倒計時;
中華民族的百年飛翔夢想,正于浦江之畔,漸漸走向現實……
目標:國際標準的安全和質量
ARJ21交付飛機在寬敞、明亮的上飛公司總裝車間里下線,萬眾矚目。
而很多上飛老員工記得,十年前的12月ARJ21飛機在這里開始零部件生產的場面:車間里靜悄悄,第一批飛機翼肋從油壓機生產線上緩緩流出,沒有多少外人關注……
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走過的路從來不平坦。5年前ARJ21成功首飛現場,一位白發老人笑得如孩子一般燦爛,他叫王金發,我國首架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十”的首席試飛員。1980年,“運十”成功首飛,但隨后項目卻遺憾地中途夭折。后人分析“運十”夭折的種種原因,其中重要一條是,雖然飛機在技術上取得成功,但在市場上卻沒有,國際市場沒有競爭力,航空公司不肯買,只能作廢。
此后中國選擇了對外合作,1985年與麥道公司合作,一干又是10多年,直到1997年,麥道被波音并購,麥道代工項目終止,這又從另一個角度證明:簡單代工,不能成為中國民用航空工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挫折和失敗也讓今天的中國航空工業人更加清醒:從無到有的國產民機事業,必須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同時,也必須以市場化為目標,自己認為造得好沒有用,只有市場認可,用戶點頭,才是真正成功。
從ARJ飛機零部件啟動生產,到今天交付飛機下線,已經過去整整10年;中國商飛公司組建成立,C919國產大飛機項目啟動,也已歷經5年。在中國和世界民用航空領域,“五年十年”是正常周期,即便強大如波音、空客,新機型的多年延期和反復波折也經常發生。然而在這個信息爆炸、新技術日新月異的快節奏時代,外界眼中“五年十年”有些漫長,公眾期盼國產民用飛機早日翱翔藍天,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期待越來越迫切,甚至出現過質疑聲。
“ARJ21和C919項目確實比原定計劃有所延遲,但我們感覺這些工夫是值得的,形象地說,我們需要先學會走路,把路走好,以后再跑。為此我們會犧牲一點時間進度,會犧牲商業上的暫時利益,甚至可以承受一些媒體的質疑。”在沖刺的關鍵節點上,中國商飛董事長金壯龍坦誠相告,多花的時間,一方面積累了更多經驗,另一方面是國際標準和安全性的要求,一切為了安全和質量。
“事實上國際上有很多商用飛機公司因為競爭而被淘汰出局,所以我們的策略就是先把現有的事情做好,這就是外界經常關心為什么ARJ21往后延遲了,C919首飛會不會推遲,我們更關注是做好安全和質量,按照國際標準研制好。”金壯龍說。
中國商飛透露,ARJ21此次首批交付飛機下線后,將力爭在2014年完成適航取證,做好投放市場準備;C919保守預計2015年底前首飛,目前C919已擁有380架訂單,其中包括部分國際訂單。“取得這款飛機的成功我們有足夠的信心。”中國商飛公司負責人表示。